2024年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现将我校艺术教育年度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教师内涵建设
坚持以理论学习为主导,不断提升艺术专业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结合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要求,人文艺术教研室组织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等。二是业务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学习培训、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2024年暑期教师研修”专题培训等。通过学习与交流,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政治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
艺术课程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艺术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艺术课程体系。积极构建全面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将《大学美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大学美育》全校各专业公共艺术必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艺术理论、艺术鉴赏、艺术设计、合唱与指挥、基础乐理、器乐、雕塑、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较好满足了医学生在艺术教育学习上多元化的需求。二是提升艺术教学质量。《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课程采用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体验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推进课堂形成性评价体系,开展团队合作红歌展示、作品鉴赏分享、绘画作品创作等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通过教师的点评及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进一步调整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参与率达到90%,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三是加强集体备课。为充分做好《大学美育》课程的教学准备工作,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人文艺术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进行集体讨论和探讨,根据《大学美育》课程内容和目标,共同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探索如何更好地展现学生活动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集体备课不断提升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积极参加教学竞赛。人文艺术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比赛对艺术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比赛为契机,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三、树立科研意识,努力提升科研水平
人文艺术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科研专题讲座、培训,在学习中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由人文艺术教研室教师主编的《艺术美学导论》教材已出版,校级《美术》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结题,立项2024年校级原创性教材《大学美育教程》,申报教改课题1项、人文社科课题1项。
四、多彩社团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社团活动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有各类学生社团42个,其中包含思想政治类社团3个,学术科技类社团6个,文化体育类社团24个,志愿公益类社团5个,创新创业类社团1个,自律互助类社团3个,共开展活动400余场,吸引50000余人次参与。有书画协会、摄影协会、KOD街舞协会、器乐协会、古典音乐协会、巧手创艺协会、弈风棋社、校合唱团等27个文化体育类社团开展了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剪纸及手工作坊等艺术活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多次的教学与实践,让参加者能在其中学习和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增长自身的能力。各大社团竞相绽放各自风采,以不同形式的活动向大学生们展示属于各自社团的魅力,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学生社团中去,在社团活动中感受社团风采。举办了校园歌手大赛,通过此次活动,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展示音乐才华和促进文化交流的平台,让同学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这些活动的举办,培养了更多同学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增强大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社团综合素养。
五、发挥艺术阵地优势,助推特色活动建设
1.依托赏石文化,推进美育实践教学。发挥石文化展示馆的育人优势,开展美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9月至10月期间,组织2024级本科学生参观石文化展示馆,进行第二课堂的美育实践教学;圆满完成以“赏石文化与医学美育”为主题的赏石题名比赛,收到题名1368个,评选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5名。石文化展示馆全年共接待校内外参观人次3910人,讲解78场。
2.医学+美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基础医学院将医学知识与绘画、歌曲紧密结合,举办了主题为“妙笔能生万花栩,墨水会变仙人行”的解剖绘画大赛、“镜下之美”人体组织学绘画大赛,通过笔墨,赣医大学子勾勒出心中医学美好的模样,为学习生活增添色彩,激发了学生探求医学知识的热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以及创作能力。生物化学教研室举办生化歌曲大赛,同学们用歌声唱响青春风貌,用智慧遨游知识海洋,用音符奏响医学乐章,用动人的旋律踏上生化求知之旅。通过生化知识与音符的碰撞,激发了同学们努力学习与思考创新的热情。
3.指导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艺术教研室教师指导大学生迎新晚会、艺术展演与竞赛等活动,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工作展望
1.推进美育课程建设,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加强《大学美育》课程建设,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持续优化美育教育课程体系,持续完善学生课堂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体系,拓展美育教育资源,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课程。
2.推进美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加强美育课程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如艺术展演、书画展、情景剧等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作水平。
3.完善艺术实践场所,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完善校内外艺术实践场所,如艺术工作坊、美术馆、音乐厅等,共同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满足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