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根据学校教代会、工代会工作要求,现将学校第十届教代会、第十一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工作和代表意见落实情况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提案工作和代表意见落实总体情况
学校第十届教代会、第十一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闭会期间,各代表团代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履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聚焦广大师生关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收集的提案和意见建议内容来看,代表们能从学校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围绕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等诸多领域建言献策。这些提案和意见建议汇聚了广大教职员工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倾注的热情与心血,充分反映了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医科大学的热切期盼。
学校提案工作委员会适时召开了会议对提案进行审议,对有关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系统梳理,根据各部门(单位)职能分工,第一时间交办相关部门(单位)办理,提出具体办理要求并持续跟踪督办落实情况。各承办部门(单位)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沟通衔接,压实办理责任,科学有序推进,对有关意见建议做到了能采纳的及时采纳到位,能落实的及时落实到位,能解释的及时解释到位,并主动将办理结果反馈给代表和代表所在的部门(单位)。
总体来看,代表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各承办部门(单位)主动落实、及时反馈,代表提案及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坚持了“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的理念,既彰显了初心,又汇聚了人心,起到了增强凝聚力、调动积极性、提升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有力有效服务了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全校上下呈现出团结干事、彼此成就、共同发展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二、提案工作和代表意见落实主要措施与成效
学校第十届教代会、第十一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谏言,各代表团共递交提案49件,涉及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内部治理、民生项目等方方面面,收到的提案件数比去年增加了30件。经提案工作委员会审议,其中4件不予立案,作并案处理8件,最终确定立案37件。经有关评审程序,确定了优秀提案6件,评选出优秀提案组织奖2个。
学校提案工作委员会统筹研究、系统推进,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强化跟踪、加强督办,压实承办和协办部门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提案办理工作落实;各承办部门及时与提案人联系,积极调研,认真办理,对已立案的提案都按期进行了办复。提案工作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代表们高度关注学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其中,涉及教学科研的提案共有19件,占立案总数的51.35%。
如,第一附属医院代表团钟田雨、鲁陈、刘建平代表提出“关于大力支持检验学科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学校及学校一附院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有力推动了医学技术学科建设。围绕医学技术学科建设,重点做了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了学科带头人培养。明确了以钟田雨为学科带头人,刘志平、万绍贵、江丽霞等为骨干的学科团队。二是支持医学技术申报博士点。学校印发的《赣南医学院“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明确了“加强博士、硕士学位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临床医学学科、医学技术学科两个学科作为学校申请博士授予单位支撑学位点进行建设”。三是支持检验科专科建设。2022年,学校一附院已将检验科设置为院级临床重点专科,每年予以30万经费用于专科建设,并将检验科推荐报送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大力支持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四是加大了博士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引进医学技术学科博士2人。五是增加了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2022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数为482人,比上年增加了19.9%,其中医学技术专业招生51人,比上年增加了30.8%。
基础医学院代表团杨民、刘志春、赖章敏代表提出“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建议”的提案,学校高度重视,采取系列有力措施,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和专业机构举办的双创教育师资培训。二是争取了更多的上级支持。加强了与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2022年“互联网+”“挑战杯”赛事报送指标增加了一倍。三是强化了对项目的辅导指导。自2021年起,学校每年都会邀请校外专家或联系培训机构,通过网络辅导、项目打磨、主题讲座的形式对相关参赛项目团队和师生进行辅导。四是加大了奖励力度。学校出台了《赣南医学院大学生竞赛团队师生奖励办法(试行)》,把“挑战杯”“互联网”等项目列为A类重点奖励和支持项目,提高了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奖励标准,明确了相关奖励在职称评定业绩、教学研究工作量中的等效成果。
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代表团范启兰、黄诚、蔡运荃代表提出“关于加强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建议”的提案,为学校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积极采纳,加强了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一是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寒暑期教师研修(培训)班。二是认真做好了每年新入职教师岗前综合培训。三是深入开展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系列专题网络培训。四是坚持每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各下属党委、教师党支部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方面的知识。五是组织开展了2022年“卓越辅导员”培养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以上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水平。
机关代表团钟美珠、赖华香、肖月星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建设‘赣南医学院老年大学’的建议”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代表团卢致苑、赖日勇、黄智澜代表提出“关于学校老年大学艺术类课程设置的建议”的提案,说明我校教职工牢固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关心关爱离退休职工。学校高度重视老年大学建设,2022年6月17日,学校第13次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建立、建设老年大学有关事宜。2022年8月29日,学校老年大学正式成立并顺利开学。现已开设声乐、书法、绘画、舞蹈等课程,基本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了老年人生活品质。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拓展课程资源,扩充和细化艺术类课程的设置。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代表团李奕慧、赖日勇、唐宏代表提出“关于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学校积极采纳并认真研究落实。学校计划在第二教学楼旁边绿化带附近建设面积约850平方米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并通过“教育教学、实验实训项目储备库”项目申报了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设备器材。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学校有关会议审议通过,待招标后实施。
护理学院代表团黄婧雯、兰艳莉、黄晓峰代表提出“关于激励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的建议”的提案。针对这一建议,学校修订了《赣南医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办法(修订)》,大幅度提高了教学工作分值,降低了各级专任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明确了教学研究工作量分值与科学研究工作量同等,提高了教学质量项目团队工作量分值,新增了教师教学竞赛及指导大学生竞赛获奖工作量分值等激励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的分类管理措施。
(二)献策学校管理创新,增强事业发展内生动力
代表们围绕学校行政管理建言献策,让提案工作成为学校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推力。其中,涉及管理工作的提案共有13件,占立案总数的35.14%。
如,基础医学院代表团谢元斌、许春鹃、胡志苹代表提出“关于促进学校信息化管理及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建议”,赖章敏、刘志春、李晓文代表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学生工作信息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的建议”以及护理学院代表团刘星、丁梅、郑丽娟代表提出“关于充分发挥OA办公平台作用,全面提高办公效率的建议”等提案,学校高度重视,高位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规范了信息发布渠道。清理解散了不规范的信息发布渠道,鼓励各职能部门(单位)通过OA系统发布信息、通知等,提高了OA使用频率。二是增加了事务办理流程。为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在OA系统增加了资产维修、报告厅申请等事务办理流程,建立了后勤维修系统,方便师生申报维修。三是优化了材料报送流程。启用了OA材料报送流程,各单位(部门)均可通过该流程报送材料,解决了部分单位(部门)跨校区递交材料的难题,提高了办公效率。四是启动了智慧校园建设。目前,学校已启动智慧校园建设,并完成了基本架构布局。今后,OA办公系统、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系统将全部融入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学校管理将会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
药学院代表团赖清、彭磊、黄浩代表提出“关于明晰职责、提高津贴、强化培训考核,激发班主任队伍活力的建议”的提案。针对这一建议,学校拟定了《赣南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主要工作职责、班主任的选聘和配备、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各项班主任管理内容,同时大幅提高了年度考核合格的班主任津贴标准。
第一附属医院代表团夏春伟、吴平辉、廖娟娟代表提出“关于建设一附院为青年职工高质量发展型单位的建议”的提案,学校一附院高度重视,认真办理,有效发挥了青年职工在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医院印发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进青年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对青年职工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引领文明新风尚。优化了青年优先发展的工作环境,为青年职工创造了公平且有质量的发展机会。建立健全了青年职工施展才华的相关激励政策,提升和保障了青年职工的待遇水平。下一步,医院将整合各项资源搭建相关平台,出台更多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型单位”的相关政策措施。
(三)关注民生热点难点,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关注师生职工民生热点难点,以办理代表提案为契机,推动解决了一批教职员工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其中,涉及民生工程的提案共有5件,占立案总数的13.51%。
如,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团曾芳莲、连璐、钟世华代表,康复学院代表团李振海、曾新华、周俊杰代表和护理学院代表团黄晓峰、兰艳莉、黄婧雯代表提出“关于新基建背景下加快我校校园新能源车充电桩安装和使用的建议”的提案,学校基建处高度重视,认真进行了研究。根据学校建设规划,将在黄金校区2#教学实验楼和实训楼的地下室及周边室外停车区域安装汽车充电桩位和电瓶车充电桩。目前,项目已通过学校有关会议审议立项,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机关代表团赖传景、徐鹰、敖慧斌代表提的“关于为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提供标准化‘党派之家’场所的建议”的提案。学校根据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情况,统筹协调黄金校区、章贡校区以及第一附属医院办公用房,为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知联会分别提供了标准化“党派之家”场所,供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知联会工作使用。分别安排在学校黄金校区综合楼8楼西侧区域和第一附属医院章贡院区门诊楼11楼,共计7间。
药学院代表团孙湘婷、彭金年、施伟梅代表提出“为哺乳期女教工提供一个温馨小空间的建议”的提案,学校积极采纳,完成了对黄金校区第一教学楼214房间的装修改造,配置了必要的母婴室铭牌、水池、桌椅、婴儿床、插座等设施,近期将正式投入使用。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对今后工作建议
一年来,学校第十届教代会、第十一届工代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和代表意见办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有的提案前期调研不够充分,内容比较空泛笼统,对所提问题缺少实证分析和对策性建议;二是少数牵头承办部门(单位)对办理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举措不实,没能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办理过程中,也没有安排人员上门面对面征求代表意见;三是督办工作做得不够好,存在督办不够及时、力度不大,缺乏跟踪问效等问题。
为进一步做好提案及代表意见办理工作,对今后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高质量提案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提案工作是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反映民意的重要载体,双代会提案的征集和办理过程,更是学校凝聚人心、汇集群智、共谋发展的过程。撰写和提交提案更是代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广大代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事业放在心上,把工作落实在行动上,切实勤勉履职,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讲真话、进诤言、谋良策、出实招,做到建言献策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要牢固树立提案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紧扣学校“更名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医科大学等目标,精准选题,深入调研,务实建言,切实增强提案建议的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做到提案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力争以广大代表的高质量提案促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压实工作责任,坚持质效并重办好代表提案
办理提案是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提案工作委员会要加强提案办理沟通,切实把有效沟通贯穿于办前、办中、办后全过程;要落实提案办理责任,做好提案办理的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服务工作;要完善重点提案督办机制,统筹做好调查研究、跟踪督办、质量评估等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各牵头承办部门(单位)在办理提案过程中,要主动与提案者沟通,了解提案者的意图,研究工作方法,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共商提案办理具体方案及措施,真正把提案办理落实到位;要将办理提案同本部门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对待,用心办理,广纳良策,促进一批重点工作和民生项目落地生根,着力解决一批师生员工关心、关注、关切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三)用心用情用力,共同营造提案工作良好环境
学校提案工作委员会及各部门(单位)要增强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搭建服务平台,把提案工作的实效和广大代表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首要标准,真正让全校师生员工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到提案工作全过程,为代表履职尽责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健全提案工作机制,完善提案工作制度,不断强化各工作主体的沟通、协商和协作,确保工作无缝对接、承转顺畅;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认真细致做好提案征集、办理、答复、督办工作,进一步优化民主治校环境,努力开创提案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提案工作是学校教代会、工代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智、沟通情况、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更名大学的决胜之年。躬逢伟大时代,我们无比自信自豪;面对宝贵历史机遇,我们倍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内强素质、外谋合作,共同做好学校教代会、工代会提案工作,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提质量•创特色•上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医科大学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