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根据学校会议要求,现将赣南医学院第十届教代会、第十一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提案工作和代表意见落实情况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提案工作和代表意见落实总体情况
赣南医学院第十届教代会、第十一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闭会期间,各代表团代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认真履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聚焦学校中心工作,解决广大师生关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收集的提案和意见建议内容来看,代表们能从学校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围绕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等诸多领域建言献策。这些提案和意见建议汇聚了广大教职员工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倾注的热情与心血,充分反映了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热切期盼。
学校提案工作委员会适时召开了会议对提案进行审议,对有关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系统梳理,根据各部门(单位)职能分工,第一时间交由相关部门(单位)办理,提出具体办理要求并持续跟踪督办落实情况。各承办部门(单位)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沟通衔接,压实办理责任,科学有序推进,对有关意见建议做到了能采纳的及时采纳到位,能落实的及时落实到位,能解释的及时解释到位,并主动将办理结果反馈给代表和代表所在的部门(单位)。
总体来看,提案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推进落实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广大师生群众普遍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涵盖面广,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强。代表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各承办部门(单位)主动落实、及时反馈,代表提案及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坚持了“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的理念,起到了增强凝聚力、调动积极性、提升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有力有效服务了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全校上下呈现出团结干事、共同发展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二、提案工作和代表意见落实主要措施与成效
赣南医学院第十届教代会、第十一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谏言,各代表团共递交提案40件,涉及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内部治理、民生项目等方方面面。经提案工作委员会审议,其中7件不予立案,作并案处理5件,最终确定立案28件。经有关评审程序,确定了优秀提案6件,评选出提案工作组织奖3个。
学校提案工作委员会统筹研究、系统推进,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强化跟踪、加强督办,压实承办和协办部门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提案办理工作落实;各承办部门及时与提案代表联系,积极调研,认真办理,对已立案的提案都按期进行了办复。提案工作在服务实施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实现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目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教学科研类
代表们高度关注学校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有力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涉及教学科研的提案共有6件,占立案总数的21.4%。
如,机关代表团严历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创建赣南医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议”提案。学校高度重视,经过广泛调研全省高校创新创业学院成立情况、机构编制情况、运行情况,正式组建了创新创业学院,明确为处级教辅机构。目前,创新创业学院机构独立设置,配备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有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深走实。
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团连璐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挖掘和整理校史资源的建议”提案。学校积极推进有关工作,充分发挥校史馆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一是持续更新展陈内容,对校史馆的展陈内容再次进行了更新;二是积极加强讲解队伍建设,充实讲解队伍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持续完善讲解稿;三是积极做好校史馆开放工作,坚持简化参观预约手续,做好校史馆开放接待服务工作,同时将参观校史馆活动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议程,持续发挥校史馆育人功效。2023年以来,已接待校内外参观团体近百个,参观人员近5000人,有力地激励了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基础医学院代表团陈学洪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完善遗体接收站及相关制度的建议”提案。针对这一建议,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在缅怀厅建设工作方面,学校在解剖楼陈列室内用墙体隔出了一部分作为缅怀厅的活动场所,并启动了缅怀厅的建设方案立项相关程序;二是在遗体捐献专项经费制度化方面,实现了捐献者遗体使用后处理经费制度化和“生命光彩”基金的捐助制度化。
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代表团董明华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成绩分析与试卷分析系统建设的建议”提案,针对成绩分析系统和试卷分析系统建设的问题,学校在教务系统“成绩管理”中增设“试卷分析”模块,完善了学生成绩分析分项,教师登录教务系统,录入或导入学生成绩及各题型、试题得分,实现了有效的试卷分析和成绩分析。
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代表团尹小悦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如何扎实推进践行健康管理实践育人的建议”提案。学校采取系列有力措施,扎实推进践行健康管理实践育人。一是大力建设优秀实践基地。根据学校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学院,学校负责实践基地宏观管理。二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学院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与要求,改革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现专业管理教学、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三是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设定一些选修课,录制相关慕课,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既充实专业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又丰富了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形式。四是支持开展学术讲座与教学竞赛。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或进行学术讲座,也可开展一些专业知识竞赛,特别是遴选参加1-2项国内影响力较大的赛事,学校将给予大力支持。
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代表团鲁陈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我校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的若干建议”提案。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规定,开展了充分调研,下一步将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二)管理工作类
康复学院代表团叶贞丽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高考招生宣传力度的建议”提案。学校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升招生宣传的工作质量和成效。一是重新打造《赣南医学院2023年招生报考指南》,并在学校招生官网、公众号和小程序上进行线上发布。二是通过与江西、河南、甘肃、江苏等生源大省的官方考试院媒体对接进行合作,在刊登学校招生宣传版面,宣传我校教学培养特色和招生情况。三是安排相关招生人员赴各生源省市与考生、家长直接交流沟通,感知学校及专业市场冷热动向,为考生、家长答疑解惑。四是增加新媒体宣传项目和内容,选取受众群体多、知名度高及影响力广的新媒体进行合作,实行全媒体展示,立体全覆盖全媒体展示,采用网站、APP、公众号、朋友圈、小程序、短信和智能机器人等多方式多角度展示我校学科特色、校园环境和科研实践等内容,提高学校知名度、美誉度。五是通过接受电视台采访和直播等方式,增加学校形象、专业特色展示的曝光面、覆盖度。六是定向发送学校招生手册至全省考生数量多的70所中学的高三年级学生手中。在2023年的招生录取工作中,我校在实现招生数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生源质量和分数线稳定不掉队,江西省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招录的考生中,文科一、二本考生排名总体上升,理科一本考生排名保持基本稳定,理科二本考生排位大幅度上升。
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代表团董健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卫生教学职称关联渐进制度的建议”提案。学校采纳了建立关联渐进制度的建议,制定了《赣南医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施办法(试行)》(赣医发〔2024〕9号),要求45岁以下临床工作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卫生系列副高级职称,需先取得讲师职称;50岁以下临床工作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卫生系列正高级职称,需先取得副教授职称。
第二临床医学院代表团马万明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第二临床医学院建设,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医科大学的建议”提案。学校与信丰县人民政府围绕共建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开展医教协同人才培养、创建生物医药与营养健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方面深化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第二附属医院股权结构调整、医院管理与运营、闲置土地等事宜商定细则,制定第二临床医学院医教协同培养、产业学院等工作详细规划。
第二临床医学院代表团钟秋明等代表提出的“关于一附院组织专家团队给予二附院不间断的医疗帮扶的建议”提案。学校及一附院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是双向交流。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学科建设,一附院与二附院签订了康复科学科共建协议,派遣陈小波博士开展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室诊疗技术水平及服务档次,加强双方交流合作。二是对口帮扶。2015年7月至今,一附院通过下基层服务向二附院先后派出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影像科等22个科室共计医师60余人进行对口帮扶,充分发挥一附院带头作用,促进医疗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满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三是长期帮扶。一附院派骨科刘午阳主任医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彭韶平主任医师进行长期帮扶,通过人才、技术下沉,全面提升科室医疗技术水平,让患者在县域内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第三临床医学院代表团李玉洁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学校继续全力帮助三附院向上争取将医院转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及纳入省财政预算单位的建议”提案。为解决三附院核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问题,学校于2023年上半年向省委编办呈送请示,并当面汇报争取将三附院核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目前,省委编办暂未给予明确答复,学校将继续向省委编办争取,尽快解决三附院核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问题。
第三临床医学院代表团许淑华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口腔医学专业新增学生实训场地暨口腔医学实验中心选址建设的建议”提案。学校于2023年6月26日召开了章贡校区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用房调整协调会,要求第三临床医学院腾退章贡校区解剖楼三楼及第一、二、三合班,新增章贡校区行政综合楼第6、7、8、9楼用作口腔实验室用房。后续,第三临床医学院可根据教学需要,与后勤保障中心沟通,按程序进行设计、装修,争取尽早投入使用。
(三)民生工程类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关注师生职工民生热点难点,以办理代表提案为契机,推动解决了一批教职员工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其中,涉及民生工程的提案共有8件,占立案总数的28.6%。
如,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团田娟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在赣医社区建设“医教协同”居家医康养综合服务机构的建议”提案。学校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开展走访调研,结合申报的黄金校区综合医院“平急结合”项目,充分挖掘现有“医教协同”资源,以解决“医康养”融合相关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为主情形下,一定程度上满足本校离退休职工居家养老综合服务需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团、机关代表团连璐、谢水平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学校道路、楼宇、广场等重新命名及解读的建议”提案。学校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黄金校区主要道路名称征集方案”,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各届校友征集黄金校区道路名称,积极推进校园建筑物命名工作,正在综合考量学校传统文化、历史沿革、人文情怀、地域环境等因素,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校园建筑和道路拟定命名方案,确定最佳命名方案。
护理学院代表团丁梅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议在章贡、黄金两个校区布设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建议”提案。学校结合屋面光伏建设,计划试点在第二实验楼、科研楼、第五实验楼侧区域新建停车场内安装充电桩20个。目前相关事宜正在洽谈中,待方案经学校相关会议通过后尽快实施,试点效果可行将在章贡、黄金两校区各停车场逐步推广实施。
护理学院代表团黄婧雯等代表提出的“关于集中给学生开通VPN账号的建议”提案。学校给在校学生开通了企业微信登录的零信任VPN账号,企业微信自动同步学工系统学生通讯录,实现了自动分配VPN和学校邮箱,学生通过企业微信“VPN登入”栏即可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
人文社科学院代表团李奕慧等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家属区住宅居住环境的建议”提案。依据《赣州市中心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暂行办法》《赣州市章贡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事流程》《赣州市中心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事流程》等相关文件精神,学校黄金校区教职工过渡性住宅产权归属学校,不能享受赣州市中心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相关政策。此外,为改善教职工过渡性住宅4栋、8栋前树木遮挡阳光导致光照时间不足问题,学校将于10月下旬开始对树木开展定期修剪。
人文社科学院代表团朱秀芳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引进校内代步车的建议”提案。学校对校园道路交通及二轮车的管理做了调研,并形成了《加强校园安全秩序管理的调研报告》,因条件限制,学校暂不引进校内代步车。
康复学院代表团任彩玲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校园无障碍环境的完善建议”提案。按照国家建设规范,学校所有房屋建筑和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必须建设无障碍设施,我校建设规划中已设计相应无障碍设施,现学校已在黄金校区项目建设中同步建设推进无障碍设施,逐步完善校园无障碍环境。
康复学院代表团李伟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加体育场馆的建议”提案。新建室内体育馆、游泳馆工程立项事宜已经学校相关会议审议通过,现正在按流程启动建设工作,预计2024年下半年可取得建设批复并挂网招标,2025年可开工建设。
三、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聚焦中心精准建言,以高质量提案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二)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坚持质效并重办好代表提案
(三)营造工作良好环境,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提案工作是学校教代会、工代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智、沟通情况、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学校成功更名医科大学,踏上新征程的崭新一年。让我们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大力实施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朝着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设江西省高水平“双一流”高校的更高目标迈进,不断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